您的位置:首页  > 商会动态 > 揭商访谈 > 黄惠波:一个基层领导三十余年的酸甜苦辣、磨练成长
黄惠波:一个基层领导三十余年的酸甜苦辣、磨练成长

由 深圳市揭阳商会 于 4/5/2016 12:00:00 AM 编辑, 浏览次数:10871

  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 黄惠波,现任平湖街道党工委书记、办事处主任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深圳市揭阳商会顾问。1983年,黄惠波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光祖中学任教。1996年,他从龙岗区教育局调任葵涌街道,开启了20年的基层工作履历,其后又先后到布吉、坪地、平湖等街道工作,参与并见证了龙岗城市化建设,积极推动基层民生经济社会发展,与普通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。

 

本地父子俩的自行车

载我到梦想开始的地方

 

       位于坑梓的光祖中学是我事业开始的地方,在这里我度过了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,也收获了美好的记忆。朴实的龙岗人给了我前行的动力。

 

       1983年,大学毕业的我在乡亲艳羡的目光中背上行囊,平生第一次远行300多公里,来到心驰神往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——深圳。我被分配到坑梓的光祖中学。

 

       拿到毕业派遣证的那天,我兴冲冲去深圳汽车站买票,去坑梓的汽车每天只有一班,当时那里还叫新乔围。车上人挤人,只能站着。在黄泥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,天黑时终于到了。可我下了车发现,眼前一片荒山野岭,没有车站,没有灯,连个人影也看不见。

 

       “人人向往的深圳居然是这么一个地方?!我心里一沉,又饿又怕,后来定神一看,有间茅草房,走进去是一个杂货店。我壮起胆子问一个剃平头的中年男子,你们这里有中学吗?”“哎呀,这个地方终于有大学生来了!得知我是分配到这里教书的大学毕业生,他高兴地喊他儿子推出单车,两个人驮着我和我的行李,一路嘎吱嘎吱地往光祖中学去。到了学校,我连忙从兜里找出6毛钱给他,但他执意不收,只说你能来教书就很好了

 

       那一天我的心经历了春夏秋冬,而我第一个接触到的这位龙岗人的温暖与淳朴,在我心底埋下了一粒种子,就是以感恩之心,老老实实做人,老老实实做事。

 

老家悬着的白蚊帐

隔开新龙岗人的事业和家庭

 

       1992年底,宝安县一分为二,我在单位布告栏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在龙岗一栏。这在当时意味着艰苦与落后,但我相信越是艰难的地方越能闯出一番事业。

 

       我在光祖中学任教6年,期间被破格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,1989年到宝安中专工作。1991年,我到宝安县教育局工作,1993年初龙岗区成立,我又来到龙岗区教育局工作。

 

       当时的龙岗十分落后,办公条件很差。我们科室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,且天一黑就没车坐,而我们常常加班到夜里,晚上就睡办公桌。夏天来了,教育局一部空调都没有,我们的老局长又胖,经常拿面巾纸抹脸,脸上常常沾着纸屑。

 

       那时让我感到难过的不是睡在办公桌上的夜晚,也不是滴在厚厚文件上的汗水,而是与儿子的分别。我在教育局工作,老婆在幼儿园当老师,但为了工作,我们只能把1岁多的儿子送回几百公里外的揭阳老家,每个月回去看他一次。每次回到老家的时候都是午夜,我们悄悄掀开蚊帐一角,看他熟睡的小脸。1995年,儿子从老家回到深圳,看见城里的孩子荡秋千不知所以,站在秋千前面,左小腿骨生生被撞断。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居然对给他打石膏的医生说:叔叔我很痛但我不哭,你不要告诉我爸爸我的脚搞伤了好吗?

 

       19961月,我调到葵涌街道,开启了20年的基层工作履历。从葵涌回到我在宝安的家要转车转车再转车,没有四五个小时到不了,索性就做了半年的周末夫妻

 

       那时在龙岗奋斗的新龙岗人大多面临这样的境遇,地处偏僻、条件落后的客观事实让不少人的青春颠簸在路上,不少人的家庭隔着各式各样的蚊帐。当时我有理由申请调回条件舒适的宝安,但我没有,我相信越是艰难的地方越能闯出一番事业。正因为如此,看到龙岗今日的美好,已成为老龙岗的我们感到格外幸福与自豪。

 

 

 

农村城市化转地,黄惠波带领工作人员在葵涌山清点果树

 

 

一张打领带的老照片

成为农村城市化的扉页

 

       曾经的龙岗是山那边的农村,住在龙岗的是守土种田的农民。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,我们欣喜地发现,龙岗变了,变化的不仅仅是土地、房屋、道路,更重要的是人的观念。

 

       2004年,农村城市化转地的消息传来,龙岗人都很高兴。当时我在葵涌镇任副书记,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,826日那天,我们镇领导班子顶着暑热穿西装打领带,在镇政府门口照了一张相片。如果把葵涌的农村城市化看作一本好书,那这张照片可以作为不错的扉页。

 

       初闻转地的欢喜过后,迎来了十足的艰辛。农民变居民,土地要转为国有,当时葵涌有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需要入库。除了评估公司,街道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了清点工作,当时起码有几十个清点组,清点果树、丈量树冠直径、严格按照规定定价补钱。我负责十个清点组,天天都在山上跑。半年的清点工作给我留下两样终生纪念:我的双眼因紫外线灼伤而视物不清,转地工作结束后才做了手术;一次摸黑下山把脚崴伤了,落下一个习惯性挫伤的毛病。

 

       比这更难的是帮助老百姓彻底转变观念。城市化以后不准养鸡养猪了,但是老百姓的观念转变的没那么快,有些人还是养,养了就得拆。我记得有一个妇女拉着我的手说:书记啊,几年前你还给我发奖牌,说我是种养专业户,今天你怎么带队来拆我的鸡寮啊!为了给农民做思想工作,跟当地人谈得来,来自天南海北的基层干部们都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客家话。

 

       比亚迪公司进驻葵涌更是一场新旧观念上的博弈。葵涌当时没什么工厂,大家渴望引进大工厂,但比亚迪的到来却把葵涌人吓了一跳。听闻比亚迪一下子要二十平方公里的土地,很多村镇干部和村民都说不行,说他们是来圈地的。但镇党委书记田夫同志和我们班子成员顶住了压力,说服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。后来葵涌给了比亚迪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,比亚迪一下子得到了发展。2000年正月初二,比亚迪开工建设,当年投产,第二年葵涌全镇税收就达到三亿零一百万元,相较于之前的一年八千万,几乎是4倍。

 

       当年的龙岗和现在的龙岗仿佛是两个世界,如今的龙岗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变,正在向国际化和现代化迈进,更令人欣喜的是,老百姓的观念已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。

 

 

比亚迪公司进驻葵涌签约仪式后排左二为黄惠波

 

 

整洁大气的市政路

串起基层日新月异大变化

 

       到今年1月,我在基层工作刚好满20年,先后做过葵涌、布吉、坪地、平湖等4个街道的正副书记,无论到哪里,做实事是第一位的。基层的问题要解决,老百姓的事要办好。

 

       2007630日晚上,坪地街道如期完成深惠路改扩建拆迁签约工作,是沿线6个街道中最先完成任务的。正因为这样,深惠路改造第一段从坪地做起,最先通车是坪地,坪地人提早享受到了现代化路网带来的便利。

 

       修路最难的是拆迁,为了做通群众思想工作,基层干部真是跑断腿,磨破嘴。我不愿意用钉子户来形容个别拆迁户,谁愿意当钉子户?关键是要与他们交心。十年来,我交了很多钉子户朋友,而且日久情弥坚。

 

       大运会期间,深惠路坪地段拆迁十几万平方米,涉及270多个业主。街道第一次开动员大会,我给每个人派名片,21重点户我都非常熟悉,拆迁最困难的时候,我每天去街道拆迁办上班,周末就去群众家里做工作。

 

       有一位姓肖的老先生,他不仅自己拒绝签房屋补偿协议,还叮嘱另一栋房子的业主——他远在欧洲的叔叔不要签。于是我反复上门,讲政策、讲规划、讲愿景,我们还请北京的专家来解释。在诸多努力无果的情况下,我和他最后做了一次恳谈。没想到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,哎呀,黄惠波,我服了你了。最终他不仅自己签了,还替他远在欧洲的亲戚签了协议,他在电话中对他叔叔说:这个政府不会骗人,他们是好人!

 

      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,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政府,你一心想要发展当地、造福当地时,老百姓一定感受得到。从坪地到平湖,十年街道党政一把手,我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,带领干部职工,啃下了不少拆迁硬骨头,换来的是一条条市政道路大道通衢,大量民生工程拔地而起,城市环境不断提升。

 

       在坪地,我见证了深惠路、横坪路通车,高桥工业区升级为国际低碳城,深南电路、冠旭电子等王牌企业引进、动工,坪地医院新建并投入使用,多间学校扩建上规模。在平湖,近4年就通了22条路,新建和改扩建了十五个公园。包括平湖外国语学校收归公办在内,增加了三个公立学校,五个文化中心,迎来了地铁十号线和平湖医院新建工程……

 

       十年来,我记了七十五本工作笔记,坪地四十三本,平湖到现在三十二本,它们记录着我的工作历程,也记录着像我一样的龙岗人在这片土地上的耕耘。如今的龙岗再也不是山那边的村野,而是幸福感日益增强的沃土,伴随着东进战略的推进,龙岗的发展前景更加令人鼓舞。

 

难忘事件

和拆迁户成了好朋友

 

       2012年我刚到平湖时,平吉大道建设受阻于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拉面馆。为了平湖这条主动脉建设顺利推进,法院已经判决强拆。

 

       经验告诉我必须去接触。第一次,我带了6名工作人员,专门去吃拉面,认识了老板马哈比力先生,喝了他招待贵客的龙眼茶,只字未谈拆迁。第二次,我和另外一位分管领导去,给他捎去了50斤白糖和20斤龙眼干。接过礼物的一刹那,马哈比力先生眼睛湿润了。我跟他推心置腹地谈:作为街道书记,我没有特权,按政策给补偿,不能多也不能少。但是,作为朋友,我可以许下承诺,将来你如果需要回老家,我给你买火车票。第三次,距离执行强拆还有两天,我特地安排拆迁办主任廖锦华捎信给马哈比力先生:作为朋友,我希望你能尽早在补偿协议上签字。如果强拆,我和你一样难受。

 

       “书记,签啦,签啦!当天晚上九点钟,廖锦华打电话给我,激动得语无伦次。他见到马哈比力先生后,对方居然告诉他:我等你很久了!原来,经过上一次的恳谈,马哈比力先生已经想通了,打定主意要签这份协议。听到这个消息,我感动得直流眼泪。

 

       这件事情过后,我和马哈比力先生还常有联系,他用不太通顺的中文给我发短信,有时颠来倒去,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祝福。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。